邮箱  |  会员  |  OA  |   ENGLISH
当前位置:深圳虚拟大学园 >> 园区动态 >> 2025 >> 浏览文章
香港浸会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人文及社科研究基地(深圳)」
2025/3/17 8:07:17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字体:A+ A A-

    3月15日,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及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及浸大深圳研究院联合设立的「人文及社科研究基地(深圳)」(基地)正式揭牌。揭牌仪式在深圳虚拟大学园举行,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及社科领域的跨学科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
       揭牌仪式由浸大校长卫炳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黄平教授、浸大副校长(研究与发展)吕爱平教授、浸大文学及社会科学院院长黎永亮教授、副院长杨春教授,以及浸大深圳研究院院长张晓明教授共同主持。仪式汇聚了来自学术界、政府及产业界的重量级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里程碑。

       研究基地的成立旨在落实浸大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合作共识,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文及社科领域的跨学科协同创新。基地将依托深圳的区位优势,结合浸大的学术资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实力,推动大湾区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化与前沿化发展。

主要合作活动

    合作三方将提供便利,促进以下预期之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以加强区域及跨境合作:

    1.学者互访与学生交流:促进学者之间的学术互访,以及内地与香港之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互访学习与调研。

    2.合办学术课程与活动:合办或参与合作方举办的学术课程、研讨会、讲座、圆桌讨论,如合办课程、研究生研讨会等。

    3.合作研究: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包括传媒与国际问题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4.学术资源共享:交换相关的学术书籍、期刊及其他资源,以支持研究与学习。

    5.其他合作项目:开展经三方协商并书面同意的其他学术与研究活动。

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区域发展

    基地的重点关注研究领域将包括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人文社科研究范式;数字治理与政策创新的路径探索;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在大湾区的融合模式;以及区域协同合作的全球竞争力提升策略。此外,基地将推动人文社科与科技融合,探索人工智能、数字治理与区域发展的交叉研究,打造前沿学术成果与实践应用并重的研究中心。作为政策研究与社会创新的智库,基地将以大湾区为试验田,探讨城市治理与经济转型的创新路径。

助力大湾区人文社科迈向国际舞台

   「人文及社科研究基地(深圳)」的成立,为大湾区人文社科研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基地将继续推动政策创新、促进跨境学术合作,并探索数字时代的社会转型。
基地将围绕技术、治理与社会变革的交叉研究,助力大湾区成为全球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枢纽,打造区域与国际接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转发自香港商报网)

会员中心   |  统计平台   |  人才招聘   |   联系电话   |   图片中心   |   下载中心   |   学位论文库   |
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Since 1999.9.10  地址:深圳市高新区南区深圳虚拟大学园大楼 
技术支持:(86)755—26551940 业务咨询:(86)755—26551610 粤ICP备05085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