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港合作、市校合作、资源整合理念的深圳市地理信息系统整体公共技术平台正在浮出水面。
香港中文大学 林珲博士提出的数据政策和数据标准在城市群的GIS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对该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会议认为,深港合作集天时、地利、人和。两个城市只有互相支撑,才能共同发展;应该充分利用深港良好的市、校合作的渊源,做出更多的具有示范效应、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日前,根据深圳市政府对与香港中文大学关于拟建立《深圳市暨香港中文大学卫星遥感联合中心》合作的批复意见,各相关机构在深圳高新区虚拟大学园召开《建立〈深圳市暨香港中文大学卫星遥感联合中心〉深港合作项目交流会》。
会议对香港中文大学提出的项目建议和深港合作建立深圳市地理信息系统整体公共技术平台展开讨论,在功能、定位、目标、服务群体、机构设置、运作模式、基础设施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会议认为,深港合作建设深圳市地理信息系统整体公共技术平台,应兼顾深港科技合作的结合、深圳虚拟大学园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资源整合和创新模式的结合、深圳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城市基础数据和公共信息技术支持方面与相关职能局的结合。深圳市科技信息局、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和深圳市政府规划国土局信息中心作为城市信息化特别是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基础项目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牵头单位,应加强对公共研发支撑机构和大学科研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布署,以有效推进城市信息化基础工程的建设。
会议认为,深圳虚拟大学园在集成名校资源、集成产学研要素,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平台以及深港科教合作等方面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20多家依托国内知名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已经在深圳高新区深圳虚拟大学园落地生根,拥有技术资源、人才培养和市场产业化的合作基础,在建设深圳市公共技术平台方面,虚拟大学园拥有良好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应该对面向领域服务的资源加以积极整合,广泛推广。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林珲、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主任王伟、中国地质大学GIS工程中心深圳市中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付华杰、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邬伦教授、深港产学研基地主任史守旭以及深圳市高新办副主任张克科、深圳市科技信息局高新二处处长侯世涛、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化推进处调研员范祖洪、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唐岭军、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原总工李刚等出席本次会议。 (张雅珠)
相关资料链接: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http://www.iseis.cuhk.edu.hk
着重解决多云多雨环境的遥感、穿透云雨对地表和海面的监控,同时注重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地球信息合作国际交流平台的建设。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
http://www.szlmars.com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依托实验室本部,致力于GIS、GPS、RS以及3S集成技术的科研成果工程化、商业化、产业化。在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所有相关的空间决策的技术层面,拥有先进的三维数码城市建模技术、海量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大范围多尺度无缝可视化漫游技术。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市政管理、公共交通、环保、土地管理、资源调查、区域开发规划、灾害预测与防治、公安消防、工程勘察、导航、通讯、物流、交通、军事、消防、医疗等领域。其中,三维数字城市系统、商业网点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自动识别系统(违法建设用地监测)等已经在深圳市得到应用和推广。
中国地质大学GIS工程中心深圳市中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mapgis.com.cn
依托中国地质大学GIS工程中心,是目前国内在GIS软件开发和应用领域颇具实力的中地公司沿京广线下设的四家子公司之一,除完成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研发外,主要业务涉及数字市政(供水、燃气、综合管网等地理信息系统)、国土电子政务(国土详察、地籍管理等)、GIS系统、GPS系统、位置服务系统等领域。其中,MAPGIS系统应用领域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供水管网系统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燃气、综合管网、电子政务等领域国内领先。
深港产学研基地数字城市试验数据中心:
数字城市试验数据中心旨在整合基地各相关实验室在3S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资源,打造深圳市数字城市基础技术、分析决策支撑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资源环境模型与GIS集成研究、环境遥感与环境GIS、“数字深圳”发展战略、社区GI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