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虚拟大学园 >> 科技合作 >> 研发平台 >> 平台成员 >> 浏览文章
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深圳虚拟大学园 >> 科技合作 >> 研发平台 >> 平台成员 >> 浏览文章
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点击数:

   

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

 

    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6月,前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2010 11 12日,分中心正式落地深圳,主要从事数据获取、数据活化、数据服务、数据呈现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集成创新体系及其基础共性平台,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隶属于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深圳分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研究面向智慧城市的数据活化关键技术,包括建立智慧城市的数据活化概念体系,研究揭示数据本质与特性的描述方法,研究海量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认知和熔接方法,研究数据的关联、溯源、相互感知与自我生长机理,建立完整的数据活化技术体系。建立智慧城市数据活化技术试验床,面向3-6个特定行业或领域进行数据活化技术实验验证。发挥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数据活化新概念的先发优势,实现从参与主导的跨越式发展;
研究智慧城市中多源异构数据的动态感知技术及设备,包括新型传感手段、技术与设备,多源多模态数据即时融合与处理技术及设备,全方位、多功能、多属性感知技术及设备,突破感知的容错和安全技术,实现动态环境的实时感知。研究以RFID和传感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感知技术。研制新型集成数据采集系统,构建高效的实时动态感知网络;
研究适于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和先进体系架构,研究智慧城市体系架构描述方法,研究可扩展和可演进的体系架构,研究具技术指导意义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研究订立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立国家层面智慧城市技术指导规范、评测方法和技术,逐步建立国家评测体系并引领核心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
研究以活化数据为中心的新一代应用服务模式,研究以活化数据为中心的新一代应用服务模式,动态数据中心将会是基于虚拟化技术,支持数据关联、演进和养护,面向智慧应用服务的绿色安全平台。建立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构建以动态感知网络为数据来源,以数据活化技术为基础,以动态数据中心为平台,面向政府、企业、个人应用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促进形成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圳分中心现有在编固定人员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工程师5人,研究生15人。团队成员热爱科研事业,敬业心责任心强,形成了合理梯队结构。
 

熊璋,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法工程师学院院长,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精品课程主讲老师。国家教委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专家,国家金财工程专家组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自由软件分会副主任。曾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曾对几十个国家作过技术交流和访问。
李超,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副主任
l
副教授,2005年北航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在计算机学院先进计算机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主讲本科生计算机控制课程,并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导论与计算机伦理学的核心团队成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等校内外科技竞赛获得优异成绩。近年来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和第十八届国家发明博览会银奖一项。


    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程化研究,实施了包括人民大会堂电子会议系统、香港/澳门立法会电子表决系统、广州白云机场安防系统、港深边境防偷渡系统、南水北调中干线建管信息系统等重要工程项目,承担863主题项目、科技支撑计划、GF预先研究等多个纵向课题,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SCIE检索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深圳分中心落地以来,面向深圳市在安防监控、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方向的实际需求,结合北航计算机学院的技术成果,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工程化研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技术成果。借助深圳成熟的产业资源,广泛与深圳各企事业单位展开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工作。
 

在智慧城市相关的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安防监控等领域与深圳当地企业密切合作,积极与地方政府(宝安区)和企业合作联合申请国家和地方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并参与了深圳十二五智能交通规划;
推动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北航单位所拥有的专利等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目前已将中心所拥有的3项电子警察系列专利技术(包括移动、路口和卡口电子警察)向深圳基地转移,正与国内公司合作充分利用深圳的先进制造业资源,在深圳基地开展相关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工作;
已实现将香港、澳门立法会电子表决系统、广州白云机场周界安防系统、港深边境防偷渡系统等工程中心原负责的深圳周边工程项目从北航向深圳研究院的过渡,并实施了广州白云机场围界系统的升级改造工程以及港深边境防偷渡系统的升级改造工程;
积极孵化和培育有潜力的技术团队向市场转型,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合培养工程和技术复合型人才;
完成了智慧宝安调研与规划,并已通过项目验收。

 

    截止目前,深圳分中心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863主题项目1项(2课题),国家863重大项目1项(1课题),以及其他纵向、横向和产学研项目二十余项。
 


联系人:李超
电话:0755-86638563
Email
licc@buaa.edu.cn
传真号码:0755-86638550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南区虚拟大学园A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