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 林建娜)2013年6月2日下午,能容纳近400人的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陈炎教授,应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组委会的邀请,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以《中西方建筑的文化赏析》为题,为市民带来一场建筑文化盛餐。
陈炎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大量生动翔实的图片,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入手,分古代、现代、后现代三个阶段对建筑艺术的演变谱系作了分析评述。他说,古代西方建筑特别是宗教建筑以石头为主,强调的是人与神的关系。比如希腊式建筑开敞、通透,显示神和人和谐相处,哥特式建筑崇高、神秘,制造神和人的距离感,文艺复兴式建筑明亮、舒服,回归神和人的和谐相处。古代中国建筑以木头为主,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比如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四合院,它是一个封闭的口字形院子,有一个面南背北的堂房,两边的厢房高度一定要比堂房低,堂房住着家族的家长,厢房住着家族的后代,从建筑上彰显儒家文化尊卑长幼的人际关系。
到了现代社会,钢筋混凝土取代石头和木头成为基本的建筑材料。陈炎说现代建筑虽然理性化、人性化、科学化,但没有文化和个性。比如现在的城市都是高楼大厦,建筑风格一样。现代建筑的呆板、单调催生了后现代建筑,央视“大裤衩”、广州“小蛮腰”以及“鸟巢”等都是代表。
他还向大家讲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由古代的二元,到现代的一元,再到后现代多元的转变趋势。陈炎教授对中西建筑的文化因素和审美意味上的探讨,引发了大家的许多思考。讲座之前,主持人与陈炎教授做了简短的对话采访。为满足大家对中西方建筑的文化赏析要求,陈炎教授与市民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
在深期间,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邱宣副主任会见了陈炎副校长,双方就如何加强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建设,更好的为深圳的经济社会服务进行了座谈。